富士暮雪

歌川豐重(豐國二代) 
Utagawa Toyoshige (Toyokuni II)

隱身於盛世的藝術傳承者
歌川豐重,一般認為生於享和2年(1802年),卒於天保6年(1835年)。本名源藏,又名一陽齋、後素亭、一瑛齋和満穂庵。他是浮世繪師歌川豐國(1769-1825)的養子,承襲其繪畫風格,歌川豐國過世後繼承了他的名字,成為豐國二代。歌川豐重的作品有作品有美女畫、演員畫、戲劇畫和風景畫,呈現了江戶時代的人文風情。歌川豐重並沒有留下清晰的生平事蹟,可能由於歌川派內部對豐國的二代繼承人選有爭議,歌川豐重後來辭去了繪師職位,回鄉隱居。

浮世繪與歌川派
浮世繪起源於江戶時代(1603-1868),最早將刊本中的插圖獨立為單幅版畫,以墨印和手工上色為主。到了18世紀中期,引入了多版套印技法,稱為「錦繪」。浮世繪與庶民的休閒生活息息相關,作為收藏品或伴手禮廣受歡迎。主題以花街的美人和歌舞伎劇場為主,隨後相撲、文學、風景畫等題材相繼出現,反映當時的旅遊與文學潮流。而歌川派是江戶時代後期(1780-1850)盛行的浮世繪流派,創始人歌川豐國培訓了許多知名弟子,如歌川廣重、歌川國芳等。他使用從西方繪畫中學到的透視法來創造三維的構圖方式,對後輩有深遠的影響。
 

夕陽與山景交織的詩意
〈富士暮雪〉出自歌川豐重的代表作〈名勝八景〉系列第二幅。傍晚時分,夕陽餘暉沉落到白雪皚皚的富士山背後,山林已覆蓋上夜晚的色彩。山腳下的神社內部細節被清楚描繪了下來,一群戴著笠帽的修行者進入了神社。歌川豐重受到其他浮世繪師葛飾北齋和歌川廣重山水畫的啟發,風格濃厚而精緻,大量使用靛藍、綠色和暖色,整幅畫呈現寧靜而莊重的氛圍。

前往選購